养殖小青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选择与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地面开阔、地势略带倾斜的地方建池塘,周围无山林或建筑物阻挡以保证通风良好。
水深不宜过深,一般在0.5-1米之间,有利于水草的光合作用、溶氧补充及小青龙栖息摄食与生长。
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溶氧量在4mg/L以上,pH值在7.0-8.0之间。
排灌水系统要做到排灌分开,有利于水质调控及疾病防治。
池塘改造与维护
利用干塘捕捞季节清除池中过多淤泥,最多留10-20厘米,清出的淤泥用于修补加固池埂。
放养前干塘暴晒15-30天,使池底硬、裂缝小,有利于小青龙的栖息生长。
池埂应有适当坡度,池底平坦略向排水一侧倾斜,便于干塘捕虾。
提供隐蔽场所
澳洲小青龙有喜阴的习性,除了种植水草外,可以在塘底放置一些纹瓦、旧轮胎、PVC管、竹排、砖头瓦片、旧筐等隐蔽物。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池上搭建遮阴棚,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水质管理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龙鱼的健康,因此建议饲养时水中亚硝酸盐和氯的含量为零。
适宜的水温范围为24-42℃,低于21℃摄食下降,生长速度降低,低于10℃成虾停止生长,9℃以下时间过长成虾会死亡。
孵化期应在7以上,因为酸性水质不利于脱壳生长,会增加脱壳死亡或延长脱壳时间。
喂食与光照
喂食可以在水里撒上面包屑或小鱼食料,水温要适合小青龙生活环境。
为稳定小青龙情绪,应少开灯,情绪稳定后,可逐渐增加开灯次数。
疾病防治
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更换水,避免过度投喂,保持水体清洁,减少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小青龙,提高其成活率和产量。建议初学者在养殖过程中多观察、多学习,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