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基围虾的方法如下:
养殖池塘的建设
池塘面积以1340~6700平方米为宜,水深在1.2~1.5米,长方形为佳。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土地坚实、排水方便。
池塘底部应保留10厘米左右的淤泥,四周开挖宽4米、深0.5米的水沟,以方便后期排水。
水质管理
基围虾喜欢生长在泥底、沙底、沙泥底等地区,因此选地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养殖期间除加强安全生产措施外,主要是水质管理,包括投饵管理、防治病害等工作。
水质决定了基围虾的蜕壳和生长,基围虾对于水的污染极为敏感,需定期检测水质,及时排除污染源,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安全。
虾苗放养
基围虾原本生活在海水中,因此其人工育苗也要在高盐度环境中进行,一般出苗时的海水相对密度为1.02。
虾苗移养到淡水中必须先经过淡化养殖,只有淡化好的虾苗才能进行放养。
放养前1天,用体长2厘米~3厘米的青虾苗试水5小时~6小时,然后再放养基围虾,每亩水面放养8万只~10万只;若经中间强化培育后,规格达1厘米~1.5厘米,每亩水面放养5万只~6万只,具体放养密度还应根据池塘的条件和技术状况而定。
投饵管理
养殖前期(虾苗体长3厘米),即虾苗下塘的前1个月,主要依靠池中浮游生物为饵料或辅以少量细微颗粒饲料。
虾苗下塘1个月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沼虾饲料为主),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4%~6%。
在放苗前一周左右,要施肥培饵,养虾池中的基础生物饵料,施肥以有机肥和无机肥为主。
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改善水质,消毒灭菌。
在水温达到24-30度时,基围虾的摄食量会极具增加,这时也是它快速生长的时期,所以要增加投饵保证食物来源。
病害管理以防为主,每个时间段定时泼洒生石灰霉菌,还可补钙促进脱壳生长。
其他管理
随着基围虾的生长,个头增大,所以要不断地加深水位,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
在开始放苗时水位在5-10cm,到中期水位要涨至10-30cm。
养殖场地和养其他鱼虾的场地差不多,可自行修建或利用农村池塘,大小在2-5亩为宜,水深在1-2米之间最佳,池塘要带有一些坡度,稍稍倾斜,这样有利于排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海水养殖基围虾,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