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的鸡鸭鹅养殖方法如下:
温度控制
鸭鹅雏进入鸭鹅舍后,温度应控制在30度左右,鹅的温度要稍高一些。在鸭鹅雏进入鸭鹅舍安定后两个小时,将温度升到适宜的温度。
湿度控制
保证一定的湿度,可以减少鸭鹅雏因运输损失的水份引起的抢水,保护鸭鹅雏的呼吸道的纤毛,减缓脱水现象。
开水和开食
鸭鹅雏进入鸭鹅舍后,即可开食和开水。第一次可以用温开水开口,也可以用3-5%的葡萄糖+多维(黄芪维它)+鱼肝油饮水。开食时间最好选在白天,让每只雏鸭鹅都能看到饲料,有利于训练“开食”。
饲料和饮水
饲料应均匀撒在料盘或料布上,边撒边唤,诱鸭鹅吃食。每次喂料时间在30分钟左右,当摸雏鸭鹅的嗉囊多数有五成饱时,停止撒料,并减少光照强度,让雏鸭鹅休息。每隔2小时喂一次,每次喂料最好在5-10分钟内喂完。
饲养密度
控制好饲养密度,避免鹅群相互挤压或踩踏。密度控制好有利于鹅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疾病预防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定期对鹅群进行全面的驱虫,选择广谱、高效、低价的药物进行驱虫。加强日常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勤换垫草垫料,并做好鹅场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
分群饲养
将鹅群分成多个小区域,方便管理和降低意外挤压的伤害。特别要注意弱小鹅的管理,加强饲养。
光照管理
产蛋期需要长时间的光照,每天光照时长需要长达13小时以上,以增加产蛋量。
饲料选择
鹅为食草型水禽,饲养成本较低。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鹅场可实行种草养鹅的方式,适宜种鹅的牧草主要有黑麦草、苦菊等。
环境控制
保持育雏室的良好保温和通风性能,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控制好相对湿度,避免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鸡鸭鹅,提高养殖效益和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