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峰蛋鸭的养殖方法如下:
温度管理
1~3日龄时,温度应保持在32~30℃,室温24℃,之后每天降温1℃,到28日龄时降至18℃。
冬季舍温要保持在10℃以上,以防止蛋鸭感冒。
饲养密度
1周龄时,密度控制在30~40只/平方米。
根据鸭群数量随时调整密度,确保每只蛋鸭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饲喂管理
饲料以谷物为主,占50%~60%,饼类10%~20%,鱼粉10%~15%,贝壳粉1%及食盐、多种维生素和添加剂。
每天饲喂4次~5次,每只鸭日喂量约125克~150克。
夜间补光可提高产蛋率20%~25%,因此在大雪、浓雾、连日阴雨等阴暗少光天气下,晚上要提前开灯,早上延长关灯时间,必要时可全日照明。
公母比例
商品鸭群中饲养一定比例的公鸭(1:20~25)可提高产蛋率。
种鸭群的公母比例是1:5~7,合理的公母比例可降低脱肛、啄癖等情况。
运动管理
多放少关,多运动,冬春季每天放水1-2次,夏季2-4次,以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防止过肥。
健康管理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淘汰老弱病残低产停产鸭。
保持鸭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注意饮水和饲料卫生,防止鼠害。
环境管理
饲养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坐北朝南的地方,周围无高大遮阳物,离水源较近。
暖舍设计要合理,一面为单拱棚顶盖瓦并留有天窗,中间加锯末,棚底覆盖塑膜;另一面为钢筋拱架,覆有两幅塑膜并用尼龙绳固定。
舍内纵向以间壁隔开,分为栖息产蛋场和采食场,横向设可调节的活动隔栏。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高的品种,以确保高产稳产。
营养供给
进入产蛋期后,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大幅增加,饲料中必须包含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光照管理
适度控制光照时间,避免青年鸭过早熟。
进入产蛋期后,逐步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维持稳定的光照制度。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马来峰蛋鸭的产蛋率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