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问题中提到的“说判”可能是指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判春》这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和翻译:
李商隐的《判春》
原文:
```
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
笑处如临镜,窥时不隐墙。
敢言西子短,谁觉宓妃长。
珠玉终相类,同名作夜光。
```
翻译:
桃树和李树挨着,在井台上各自展示着春天的美好。
它们开花的地方就像对着镜子一样,人们窥探时不会隐藏。
如果有人敢说西子(西施)长得矮,那么谁又会觉得宓妃(洛神)长得高呢?
珍珠和玉石最终都是相似的,都被称为夜光珠。
这首诗可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人们以貌取人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