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养殖大鹅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与布局
选择地势高燥、开阔、整齐的地形,周围1000米内无其他禽类养殖场或屠宰加工场,远离交通主干道和居民区,距离河流500米以上,以利于卫生防疫和废弃物处理。
鹅舍周围设置隔离墙、网或开挖防疫沟,鹅舍按行列式建设,长轴与夏季主风向垂直,鹅舍之间保持一定间隔,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
鹅舍建设
鹅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地带,南向或东南向,土质以透水性好的沙壤土为宜,有利于排水和防热防潮。
育雏舍要求保温良好,空气流通,干燥无贼风,窗的采光面积与地面积为1:10~15,每平方米育20日龄以下的雏鹅5~15只为宜。
育肥舍内可设棚架,分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每栏约10~12平方米,可容纳中等体型的中成鹅60~80只。
垫料饲养
挑选相宜的垫料,如切短的玉米秸、破裂的稻壳和麦秸等,要求柔软干燥、吸水性强,垫料厚度一般在4~5厘米,压紧压实。
饮水与开食
雏鹅进舍后,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水中可加抗菌素和恩诺沙星等。
雏鹅在出壳24小时内进行饮水,先饮水后开食,同时喂切碎的绿饲料,精料用泡过的米饭或开水浸过的碎米加青料,撒在洗净的物件上让其自由采食,日喂6次,白天喂4次,晚上喂2次,每次让雏鹅吃8分饱。
饲养管理
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厘米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
饲料以玉米、碎米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为主,并加喂一些豆粕等蛋白质饲料,育雏期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2。
笼养时,铁条和硬度较高的铁丝焊接成本较低,食槽和水槽要深一点,随鹅体型增大及时调整高度。
环境控制
高床平养,床高70~80厘米,育雏期缝隙间隔1~1.5厘米,中后期2~2.5厘米。
网上饲养,将鸭子或鹅放在网上,生活、采食、饮水、活动等都是在网上进行,粪便通过网落到地面,随时清理。
疾病防控
定期进行带鹅消毒,在消毒前先打扫舍内卫生,提高消毒效果和节省药物用量。
选择健康、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的旱鹅品种,从正规养殖场引进种鹅,避免近亲繁殖。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高旱地养殖大鹅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