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养殖鱼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地点选择
河道水质应无严重污染,堤坝牢固,不受洪水等灾害影响。
河道进出水口要少,不逃鱼,水底平坦,便于管理和捕捞。
年水位落差小,养鱼季节水深不少于0.8米,水流速度每秒0.5米内。
河道中或邻近水域有丰富的水生生物,便于利用。
了解周围农田灌溉、储水、泄洪等情况,解决养鱼用水和水利矛盾。
拦鱼设备
河道养鱼拦鱼设备较简单,可分段拦养。
选择有条件的河段饲养鱼种,就地解决鱼种投放问题。
水面开阔、水质肥沃、环境幽静、管理方便的河段可建筑拦鱼设备,进行精养。
围拦清整
清除河道污泥和凶猛鱼类,底部污染可用挖泥船或人工挖出。
清除污泥有助于改善水环境条件,防止水质恶化。
凶猛鱼类如翘嘴红鲐、蒙古红鲌、乌鳢等,需用药物、钩钓、网具反复捕捞清理。
鱼种选择
选择抗病力强、食性广、生长快、肉味鲜美、苗种来源方便的鱼种。
体质健壮的鱼种有利于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
养殖管理
投喂管理: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类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次数。
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位,使用增氧机增加溶氧,监测水质指标,如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等,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水质稳定。
底质管理:冬季鱼类主要在水体下层活动,底质差会导致鱼类冻伤和病害,需定期改底,降低疾病爆发几率。
日常管理:每天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死鱼、杂草、漂浮物,防止水质恶化,并检查池水溶氧状况,防止鱼类浮头或泛塘。
适时起捕
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时机进行起捕,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河涌中成功进行鱼类养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