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斑点石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场地选择
池塘养殖:选择垦区内的低、中潮区挖地建池或利用原有的对虾养殖池修建。底质以沙质、半沙质为佳,硬泥底也可。周围海区水质无污染、透明度高。鱼池面积5-10亩为宜,池水水深1米以上。池塘底质最好能模仿海区环境,可在池底铺设一些乱石或投放些有穿空的废旧轮胎、瓦水筒等,以适应石斑鱼喜钻洞的习性。
网箱养殖:选择水质良好、天然饵料丰富、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的海域。水流畅通但风浪不大,最好在西北方位有高地作屏障,箱内流速在0.3-0.5米/秒。养殖区水位在大潮线下水深5米以上,使网底不与海底相触,底质最好为砂质底。
鱼苗选择
选择活力强、无病害、体表无损伤、体色偏黑、进食情况好的优质鱼苗,大小规格差不宜超过2-3厘米,以便于后期饲养管理和掌控饲料量。同一池内放养的鱼苗规格要求整齐、大小一致。如果是购买鱼苗,要从正规的场所选购。
水质管理
定期换水,鱼苗培育过程中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成鱼养殖时也应根据水质情况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浮萍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有助于净化水质以及为鱼苗提供隐蔽和吃食的场所。
使用有益菌制剂,如芽孢杆菌等分解冗余有机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净化水质。
水温控制
水温高于31℃时,鱼摄食积极性减弱,开始浮头。可通过提高水位、加大换水量减缓水温升高速度进行缓解,同时,投喂量减少至1餐。
投饵管理
投放密度对长速的影响很大,密度稀,长速明显变快。南方气温高,斑石鲷中午摄食积极性很弱,所以一般情况下每天投饵2餐,饵料利用率较高。气温高、摄食性一般的情况下只投喂早上1餐,发病、台风天气等不良环境下不投饵。
投喂量根据气温、水温、鱼的状态、水质变化等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占鱼体重的1%~4%。
疾病防治
刺激隐核虫病(海水小瓜虫病)是常见病害,需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增加养殖池的散气石数量、加大换水量至每小时50%、减小投放密度等。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和处理,加强疫病防控,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市场营销
在养殖前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销售渠道可以通过直销、批发或在线销售等方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斑点石鲷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