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梭子蟹的方法如下:
养殖池的选择
以土池为佳,池塘结构同半精养对虾土池相似,也可利用现有对虾养殖池进行改造。面积以中小型为宜,水深1.5-2米。为保持良好水质,养殖池要能够充分换水。梭子蟹多喜沿池边栖息,应尽量增加边坡面积,以避免过分密集。它有潜砂习性,池底铺设10厘米厚的中粗砂并做好小砂堆状,让其潜砂栖息。为减少相残,还应在池底用石头、瓦片等筑成梭子蟹的隐蔽场所。
放苗前准备工作
放养前要先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吞食蟹苗的水生动物,也可用生石灰清池,水深在10厘米以下,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成石灰乳全池泼洒。清池后7-10天,可注水入池,进水口设置60目锥形网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苗种放养
放养时间:为了当年养成商品蟹(250克左右),应抓“早”字,尽量利用第一批梭子蟹苗种。但应注意同一养殖池必须放养同规格苗,以减少大小不均自相残杀的机会,提高成活率。
放养密度:池底清洁,换水条件好的池,初期放苗密度为2000-3000尾/亩,生长和成活率都较好。密度过大或过低都影响生长或成活率。中秋后若小面积蓄养中不再脱壳的成蟹,经短期育期肥后冬季上市,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0公斤左右。
饲养管理
投饵:梭子蟹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大面积养殖以投喂低值贝类为好,其次为鲜杂鱼。体重0.8克的幼蟹,日摄食量为体重的80%,体重30克的个体为体重的20%,体重达50克以上的为体重10%左右。
水质管理:主要以调控水质为主,育苗后期开始用EM菌调节水质,同时采用复合碘消毒水体,并用“纤虫净”杀纤毛虫1次。以后每个月用复合碘或生石灰消毒水体、泼洒葡萄糖离子钙和底质改良剂各1次,每半个月泼洒EM菌1次。做到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记录,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适时收获:收获时间以秋末前后为宜,当水温降到15℃以下,梭子蟹不再继续增重,应及时收获。收获方法:少量出池时可在夜间用蟹笼或网抄捞取,大量出池时,应干池捕捉。
其他管理
防残设施:利用旧水果筐作为基本防残设施,既便宜又操作方便,养殖过程中梭子蟹苗出入筐自由,在筐内能起到隐蔽的作用。按平均每亩50只左右放置,筐与筐间隔0.5~1米,安放于梭子蟹苗出入比较频繁的地方,如靠近环沟的滩面和堤内四周缓坡,中间滩面不放,有利于幼蟹蜕壳时隐蔽,避免梭子蟹自相残杀。
增氧:在夏季要随时注意水质的变化情况,一周至少要更换三次水,换水的频率根据气温变化情况所决定。同时,应增设增氧机,保证水的溶氧量达到标准值,有利于梭子蟹的生长繁育。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大棚养殖梭子蟹的高效管理,提高养殖成活率和蟹的产量及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