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泥鳅是一种高效的反季节养殖方法,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鱼池建造
在大棚内开挖一个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
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
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
水质调整
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
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亮度在30厘米左右,能够放苗。
苗种放养
泥鳅苗要求体质茁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
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
随放养量的增强,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自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
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协作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
日常管理
每天查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并做好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工作。
加强巡塘管理,勤作日记,发现池塘设备有破损情况及时修补,以防出逃。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
水质调控
随着鳅种的生长,应逐渐加深水位,天气炎热的时候还可再加深一点。
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质环境。
夏季高温池水易缺氧,要及时打开增氧设备增加溶氧量。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大棚内成功养殖泥鳅,获得较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