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养殖海产品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配制人工海水
使用城市中自来水作为水源时,必须先进行除氯处理。除氯方法包括晾晒法和化学法(如使用硫代硫酸钠)。
配制人工海水时,需使用浓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来调配至所需的盐度。
控制适宜的水温
海鲜的适宜水温因品种而异,一般保持在18℃-21℃之间。
对于低温高盐品种(如鲍鱼、象拔蚌),其适应温度为12℃-15℃。
保证充足的溶氧
海鲜通过鳃呼吸水中的溶解氧,水中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通过改良水质、配置增氧装置、增加换水次数、减少存养数量、增加光照时间、采用水循环系统过滤暂养池的水等方式来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调节水的酸碱度
水的酸碱度与海鲜的生存密切相关。常用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来调节水质的酸碱度,使水的酸碱度变化控制在±0.1范围内。
存养管理
定期清拣和剔除死亡、严重受伤及患病的海鲜品。
根据不同海鲜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容器和养殖方式(如浅海筏式养鲍、池塘养殖等)。
饲料与喂食
根据不同海鲜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并进行合理投喂。例如,南美白对虾的投喂密度和温度、水质有关,而海参的饲料投放一般每天早晚各一次。
疾病预防与控制
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保持水质清洁。
选择健康的种苗,并在投放前进行药液消毒。
监控养殖池中的水环境指标,如温度、溶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确保海鲜健康生长。
混养与淡化
采用科学的混养概念,合理搭配不同海鲜品种,如鱼、虾、贝、蟹等,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病害。
对于广盐性海鲜,可以采用淡化驯养的方法,使其适应低盐度环境。
使用现代养殖技术
采用先进的网箱养殖技术,确保养殖物获得稳定且优质的水资源,提高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利用海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龙须菜)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新型养殖海产品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