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殖土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控制
最初一周温度不得低于28℃,以后每周下降1℃~2℃。
21日龄时温度降到20℃,并逐步调节到自然温度,称为脱温。
夜间应有值班人员定时驱赶,防止雏鹅挤压闷死。
湿度控制
雏鹅舍内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保持清洁干燥,垫草勤更换晾晒。
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1~7日龄15~20只,8~14日龄10~15只,15~21日龄10只,22~30日龄6只。条件好的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
通风
适当开窗通气,保持鹅舍内空气新鲜。避免贼风入侵,并保持舍内温度适宜。
光照
一般每天的光照保持16~18小时为宜。每舍安装一个25瓦的灯泡,以雏鹅能正常采食为准,利于夜间补饲和管理。
放水与放牧
雏鹅10日龄后,如果气温适宜,可以开始放牧。每天放牧2次,每次0.5~1小时,以后随日龄增长适当延长放牧时间。阴雨天应停止放牧。
雏鹅15日龄前后可开始放水,每次放水时间约15分钟,以后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卫生与消毒
勤打扫鹅舍内外卫生,饮水器和料盘每天清洗,每周将鹅舍内外消毒1次。
育成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养到1月龄左右即进入育成鹅阶段,以放牧为主,每200~300羽为一群,轮换放牧。每天放牧两次,上午2~3个小时,下午3~4个小时。
饲料与营养
可以拌料添加小牧侠:维矿剑客和肥红剑客,补充全面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催肥。
场地选择与鹅舍建设
选择沙质土壤、地势高燥、有排水地方和种草土地。鹅舍建设要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房屋,并进行清洁消毒。
季节管理
不同季节要采用不同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如夏季要注意疾病防控,补充饲料时采用粗精饲料结合的方式喂养。
疾病防控
做好疫苗防控,如流感、副粘疫苗等,每月定期使用五联多抗预防提高抗体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土鹅,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最终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