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养殖黄鱼的方法如下:
养殖设施
池塘养殖:选择靠近水源的池塘,便于排水和浇灌。池塘深度应在2-3米,池水透亮度应在半米以上,水温保持在8-28度,溶解氧每升5毫升以上,池水呈微碱性。
网箱养殖:使用大网箱,网箱底距池底40厘米,池塘平均水深1.5米。网箱应放置在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放养前准备
清淤和消毒: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清淤和消毒,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喷100-150kg生石灰,一周后排入池塘。
水质管理:前期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海水盐度2%以上。进水后,根据水色及池水的透明度,适当增施化肥,使池水保持黄绿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鱼苗投放
暂养:鱼苗放养前先圈养在池塘中的围网内暂养2~3星期,然后再放养。放养密度每亩500-700尾,规格为每尾100克。
投喂:在网箱暂养阶段,主要投喂鱼糜及剁碎的杂虾,日投饵率8%-10%,每天投喂2次。在池塘养殖阶段,主要投喂剁成块的新鲜杂鱼或小虾,日投饵率5%-8%,每天投喂4次。
饲料管理
饲料种类:黄鱼喜欢食用冰冻鲐鱼、参鱼、冰鲜鱼、鳀鱼等。在饲养时,可以将饲料解冻后做成肉末状,并添加一些专门的鱼饲料、小鱼小虾及扇贝类肉类。
投喂方法:投喂方法要得当,可以划动水面使鱼形成条件反射,上浮摄食。投饵时扩大面积,根据天气、潮水、水色、鱼群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量投喂。
日常管理
水质监控: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和小潮水换水困难时,要加强夜间和凌晨的巡塘工作。
疾病防治:定期更换和清洗网箱,保持水体干净,减少鱼病发生。发现病鱼后,要及时治疗,减少经济损失。
环境控制
水温控制:最佳生长水温为22至26摄氏度,盐度1.8%至2.5%,溶氧每升5毫升以上,pH值为8.0。
光照控制:光照以1000~2000勒克斯为宜,避免光照度骤变与阳光直射。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陆地养殖黄鱼,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