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养殖小龙虾需要以下步骤:
选择合适的养殖地点
水源与水质: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的水体,如稻田、水塘等。
土壤与环境:选择壤质土田块,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周边环境安静,灌溉便利,沟渠通达。
面积与地势:面积宜大不宜小,一般10-50亩为宜,地势高低适中,便于管水和调控水温。
稻田改造与建设
田埂改造:加宽加高田埂,沿田埂内侧开挖养虾沟,沟宽3-4米,沟深0.8米左右,埂面宽1米以上,确保不漏水。
稻田改造:开挖虾沟,沟宽1-4米,沟深0.8米,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左右,泥土均匀散于田中。
环境设置
种植水草:在养虾的水体中种植水草,如轮黑叶藻、菹草等,覆盖水面约1/3,提供遮阳和食物。
防逃设施:设置50厘米高的防逃网,防止龙虾外逃,特别要注意进出水口。
苗种放养
选择虾苗:选择健康、无伤口、规格一致的幼虾,一般每亩放养6000-8000尾2厘米长的幼虾或4000-6000尾3-5厘米长的幼虾。
放养时间:一般在夏季,阴天或雨天进行投放,避免阳光直射。
水质管理
水质调节:保持水质pH值在7.5-8.5之间,溶解氧在50毫克以上,透明度在30-40厘米。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疾病的发生。
饲料投喂
初期饲料:放养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鱼和碎肉,3天后投喂小杂鱼、下脚碎肉或配合饲料。
后期饲料:待虾苗长至6-7厘米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植物性饲料如麦子、麸皮、玉米等。
日常管理
巡塘:每天巡塘,观察小龙虾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防逃:定期检查防逃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
疾病防治:注意观察小龙虾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捕捞与销售
捕捞时间:一般可选择每年的6-7月和11-12月集中捕捞。
销售: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将小龙虾销售出去。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野生养殖小龙虾,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