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色谱原理是什么

初心教育 · 2025-01-03 22:25:50

凝胶色谱的原理主要基于分子筛效应。待分离组分在进入凝胶色谱柱后,会根据其分子量的不同,选择性地进入或保留在固定相凝胶的孔隙中。具体来说:

分子筛效应 :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在颗粒之间,因此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重复,导致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这样,样品中分子较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

凝胶的孔隙大小:

调整固定相使用的凝胶的交联度可以调整凝胶孔隙的大小。改变流动相的溶剂组成也会影响固定相凝胶的溶涨状态,进而改变孔隙的大小,从而获得不同的分离效果。

凝胶色谱的类型

凝胶过滤色谱(GFC):

使用水溶剂作为流动相。

凝胶渗透色谱(GPC):使用有机溶剂如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

应用:

凝胶色谱适用于不稳定的分子,具有分离条件温和、样品回收率高、重复性好、操作时间短等优点。它广泛应用于聚合物、蛋白质、多糖、药物等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综上所述,凝胶色谱通过利用凝胶的分子筛效应,根据分子量的不同,使各组分在色谱柱中产生不同的流速,从而实现分离。通过调整凝胶的孔隙大小和流动相的组成,可以优化分离效果,适用于各种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