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一号”养殖船通过其独特的“船载舱养”模式进行养殖,具体流程如下:
养殖舱设计与水体控制
“国信一号”拥有15个养殖舱,总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相当于36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
每个养殖舱内水体声学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静音级科考船水平,全船2108个测点信息对15个养殖舱内水、氧、光、饲、鱼进行集中控制与实时监测。
环境模拟与调控
船在航行过程中利用水泵24小时吸取海水注入养殖舱,并通过2180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养殖舱内的情况,如水温、氧气、光照等。
根据实时数据调整船体位置,确保鱼类处于最佳生长环境。例如,大黄鱼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2-26度,国信1号会在移动中保持这个温度区间。
养殖舱内的水体交换系统每天进行16次换水,形成中央漩涡,调节水流速,让大黄鱼保持舒适的运动状态。
自动化与监控
全船实现自动化操作,从鱼苗入舱、投喂养殖、起捕到加工,几乎所有的流程都能在这艘船上完成。
养殖监控室内有两名工作人员盯着两个显示大屏,监控15个养殖舱的运行情况。
灾害规避与转场
“国信一号”可以根据鱼类养殖特性在选定的锚地之间依据水温和环境变化自航转场,选择最适合鱼类生长的海域进行养殖。
-船上还设有气象实时监测数据,能够根据大数据预测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发生时间并自主规避。
起捕与加工
起捕时,4台银色真空吸鱼泵将海水和鱼一同吸入泵中,通过输送带输送到鱼水分离区进行分离,成鱼在约0℃的休眠池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在加工区的预冷池进行分拣和冰鲜、冷冻加工。
加工后的大黄鱼经过自动分拣、装箱、保鲜处理,最快24小时内就可以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通过以上流程,“国信一号”养殖船能够高效、智能化地进行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等名优养殖鱼种的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3700吨,年均营业收入约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