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是为了在施工基坑时保证基坑内部干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采取的措施。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基坑降水方法:
明沟加集水井降水 适用环境: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支护土层渗透系数小、允许放坡的工程及处理施工排水、天降雨水等。
降水深度:主要用于基坑底表面排水。
工作原理:收集基坑内地表水及地下潜水至水沟,再通过水泵抽出至基坑外。
轻型井点降水 适用环境:
适用于基坑面积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场合。
降水深度:单级轻型井点降水深度一般不大于6米,多级井点系统理论上可达20米。
工作原理:沿基坑四周布设井点管,通过真空吸水泵将水抽出。
喷射井点降水 适用环境:
适用于土层渗透系数与轻型井点相同,一般在0.1-50m/d。
降水深度:一般在8-20米范围。
工作原理:在井点底部产生真空度,通过喷射井管抽水。
电渗井点降水 适用环境:
适用于渗透系数很小的细颗粒土,如粘土、亚粘土、淤泥和淤泥质粘土等。
降水深度:取决于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
工作原理:利用电渗现象将细粒土中的水抽吸排出。
深井井点降水 适用环境:
适用于渗透系数大、透水层厚度大的砂砾层,以及需要降低承压水的场合。
降水深度:可大于15米。
工作原理:布置深井,通过水泵将水抽出。
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需考虑基坑的实际情况,如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土层渗透性能等。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成,并控制地下水位在基坑底面以下一定深度,通常为0.5~1.5米。
需要注意的是,降水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的便利性。降水过程中,还应对周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