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三维目标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学生主体性
书写时应以学生为主体,避免使用“培养”、“发现”、“让”等教师主体性的表述,而应使用“理解”、“掌握”、“了解”等学生主体性的动词。
明确行为动词
使用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行为,如“说出”、“列举”、“识别”、“解释”、“说明”、“分类”、“对比”、“归纳”、“检验”、“证明”、“尝试”、“模仿”、“操作”、“制作”等。
行为条件
描述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强调在有效时间内的合理安排和利用,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时间。
知识与技能目标
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以及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包括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以及基本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如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的形成,如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示例
假设我们要设计一节关于“环境保护”的课程,其三维目标可以如下书写: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出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危害。
学生能够解释减少塑料使用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方法。
学生能够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垃圾分类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搜集,了解不同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塑料分解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通过制定垃圾分类方案,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能够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通过以上书写,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