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是一种祭祀城隍的道教庙宇,不同地区的城隍庙在建筑风格、供奉的神灵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著名城隍庙及其主要建筑与供奉的神灵:
郑州商城路城隍庙
位于郑州市商城路北,全称城隍灵佑侯庙。
建于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其后屡有修葺。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
乐楼高达15米,歇山式双层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有凤凰在上下飞舞,有荷花、狮子在左右陪衬。
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数条,并饰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及苍松翠柏、人物、鸟兽,构图和谐精致,栩栩如生。
上海城隍庙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相传是三国时期吴王孙皓所建。
前殿内供奉金山汉将伯禄侯主霍光。
门前牌楼建于1535年,戏台建于1865年。
宫殿建筑为南方规模较大的建筑,典型的红墙泥瓦。
主要殿堂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北京都城隍庙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成方街33号,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供奉守护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爷。
中轴线上有门三重(庙门、顺德门、阐威门),其它还有钟鼓楼、大威灵祠和寝祠、两庑以及治牲所、井亭、燎炉、碑亭等。
现存寝祠5间。庙内有明英宗碑及清世宗、高宗碑。有康熙帝和雍正帝的题联。
潞安府城隍庙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大街,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重修,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主要建筑包括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玄鉴楼、献亭、中大殿、寝宫等。
中轴线长达408米,南北向布局,气势雄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广州都城隍庙
原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等,拜亭左右有斋宿所。
1920年拆庙建街时,拆去了拜亭前的建筑,铺成一条长达280米的大街。
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31日正式免费对市民开放。
总结:
各地城隍庙在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及供奉的神灵方面各具特色。常见的建筑包括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而供奉的神灵则多为历史上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当地百姓造福一方的贤哲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