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鲻鱼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整修池塘:每亩使用茶饼15—20公斤或生石灰100—150公斤进行消毒除害。清塘消毒后,让阳光暴晒数天,翻动底泥后再暴晒10天,注入新水,施肥或使用EM原露培育水质。在注水口用塑料网拦住,防止野杂鱼入池。
水质培育:鲻鱼喜欢肥水,在清塘消毒后,通过施肥或使用EM原露等方法培育水质,确保水质肥沃,适合鲻鱼生长。
养殖方式
单养:每亩可放养1200—1500尾鲻鱼苗,饲养7—8个月,亩产可达400公斤左右。
混养:可以与罗氏沼虾、对虾、沙虾、南美白对虾和锯缘青蟹等生态混养,每亩放养250—300尾鲻鱼苗,当年能养成尾重400—500克的鲻鱼50—75公斤,增加纯收入200—500元。
养殖技术措施
苗种放养:选择规格4厘米以上、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正常的鱼苗进行放养。放养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前,具体根据天气变化而定。
投喂饲料:坚持“三看”(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类活动摄食)和“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原则。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每天分二次投饵,上午9—10时,下午3—5时。饲料可以投喂糠麸、棉粕、菜饼、豆饼、豆渣、酒糟等。
管理:经常清除池中污物,适时注换新水,改善水体环境,防止病害发生。养殖过程中需要及时增氧,确保鲻鱼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养殖密度
单养:每亩可放养3000—5000尾,如有充氧设备或流水性养殖,密度可多至8000尾以上。
混养:每亩混养鲻鱼300—500尾,其他鱼类按常规放养,在不另投饲情况下每亩可增产50—100公斤。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有效地进行淡水鲻鱼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