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蚯蚓的养殖方法如下:
饲养方式
生态养殖: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养殖,如田块、菜地等。
立体养殖: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多层养殖床,提高空间利用率。
大棚养殖:在控制条件下进行养殖,可调节温湿度,适合大规模养殖。
饲养条件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的田块,每隔10行开1条灌水和排水沟,行间开挖宽45-60厘米、深45-60厘米的沟槽,施入腐熟的有机肥,覆盖10厘米厚的土。
温湿度控制:适宜温度为15-20度,空气湿度75%左右,土壤湿度30%左右。大棚养殖需注意排水沟降低湿度。
饲料投喂
饲料来源:造纸厂、酿酒厂、糖果食品厂、肉类加工厂的废渣、残肉等。
饲料处理:投放前充分发酵,使有机质腐化分解。投放方法各地不一,原则是饲料和土相同,便于蚯蚓取食后潜伏肥土中栖息。
采收加工
采收时间:一般养殖3个月可采收。
清洗与处理:将采收的蚯蚓用桶装起来,清洗干净,撒点草木灰去除黏液,再次清洗后破开清理内脏,最后晒干。
其他养殖方式
沟养与坑养:在室外挖沟或坑,沟长、宽、深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沟养适合青饲料地,坑养为方形或长方形。
野生放养:利用边隙地挖宽约1米的田畈,放置饲料和种蚓进行养殖。
环境优化
土壤条件:最佳适宜的土壤环境是棕壤,黄壤和红壤也可以,但需调节土壤结构。
气候环境:适宜温度为15-20度,气温低于5度蚯蚓进入休眠期,高于30度出现死亡。
饵料条件:腐殖质、厨余、动物性粪便等,推荐使用牛粪,因其粗纤维多,营养丰富。
养殖设施
养殖池:用砖块或水泥修建养殖池,投放蚯蚓和饲料,注意控温湿、通风透气、分群和采收。
箱筐养殖:制作箱筐,内装松软园土或掺锯末,放养优质蚯蚓,投喂适宜饲料,保持适当温湿度和通风。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地龙蚯蚓的养殖。建议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养殖方式,并进行精细化管理,以确保养殖成功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