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藏语称为“阿吉拉姆”,是 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戏剧形式。它以民间歌舞的形式表现故事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最初是由七姊妹组成的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因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而藏戏也因最初由美貌出众的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而得名“阿吉拉姆”。
藏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剧本、舞蹈表演、因人定曲的唱腔、不同角色不同的服装及面具,还有乐队伴奏和伴唱。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将唱、诵、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形成生活化的表演形式。
藏戏的流派众多,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其中,蓝面具藏戏是主流,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戏不仅是藏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演出传递着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藏族文化血脉的传承者。2006年,藏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