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白鱼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选择与准备
池塘面积建议在10~20亩,深2米,土壤保水性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标准。
每3~5亩水面配备3.0千瓦增氧机1台。
池塘充分晒塘后清杂除野,用漂白粉25千克/亩消毒;用肥水膏肥水,培养小球藻、硅藻等藻类;使用红糖10千克/亩,加快培养乳酸菌、EM菌等有益菌,稳定水质。
苗种放养
每年2-3月放养,鱼苗规格60~80尾/千克,放养量2500尾/亩。
鱼苗采用专业鱼苗运输车运输,水温10~15℃较适宜;运输量是日常鲜鱼运输量的1/2,温差不超过2℃。
鱼苗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
饲料投喂
每天投喂2次,一般为早上8:00-9:00、下午3:00。
全程投喂全价膨化颗粒饲料,蛋白质水平40%以上,初始膨化料粒径1.0~1.5毫米,随着鱼体生长,逐渐增大至5.0毫米。
投喂量一般为存塘鱼重量的2%~5%,随着鱼体长大可降低至1.5%,要根据天气、水质、鱼活动等情况适时调整。
白鱼喜聚集抢食,投饲至只有零星鱼摄食时就可以停止投喂。
水质管理
池塘水深保持1.5~2米,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氨氮0.3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0.1毫克/升以下。
高温季节每间隔10天加注新水1次,但注意换水不能太急、太多,要细水慢加,以免引起应激反应。
亲鱼准备与繁殖
亲鱼的采捕时间以秋末和初春(水温7~10℃)为宜,在采捕、挑选和运输亲鱼的过程中,应严格要求操作温和、细致,防止损伤。
采用封闭式活鱼充氧运输车运输,可以增大亲鱼的活动空间,减少相互碰撞机会,减轻鱼体受伤,提高成活率。
兴凯湖大白鱼一般5龄左右性腺才能发育成熟。
适时捕捞与网箱养殖
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和水温、水质、天气变化及鱼的摄食情况调整投饲方法、投饵次数和日投饲率,既保证鱼快速生长,同时又能避免饲料浪费。
定期检查鱼体健康及生长情况,发现鱼患病,应及时对症治疗。
大中水面移植
对于成鱼,可以选择大中水面进行移植,放养密度和规格根据具体水域条件进行调整,以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兴凯湖白鱼的养殖,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和条件,灵活调整养殖技术,以确保养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