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后养殖的管理重点在于 调整饲养环境、营养需求和健康管理,以确保蛋鸡能够平稳度过产蛋高峰期并延长产蛋期。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建议:
调整日粮组成
适当降低日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降低0.5%至1%),能量水平保持不变。
增加钙质补充,最好采用单独补充粒状钙的形式,以应对产蛋后期对钙的大量需求。
合理控制饲料营养成分
适当降低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水平,避免脂肪沉积过多和蛋白质浪费。
增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以维持鸡体的正常需求和饱腹感。
及时补充钙质,提高日粮中钙的水平,以应对产蛋后期对钙的大量消耗。
饲养管理
定期检测体重,防止鸡只体重偏肥,对于偏肥或偏瘦的鸡只分别进行限饲或增加营养。
及时淘汰寡产鸡,通过观察外貌、输精时翻肛等方法挑出低产鸡,减少饲料浪费。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如高温、冷应激、停水、停电、噪音等,以保持产蛋性能的平稳下降。
稳定鸡舍饲养人员,提高饲养员对鸡群后期管理的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
疾病防治
科学防疫,定期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定期预防输卵管炎症,及时投喂抗输卵管炎药物,保肝护肾。
环境控制
保持鸡舍内温度在适宜范围内(16-20摄氏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产蛋性能。
控制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4只/平米以内,确保鸡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提供良好、清洁的环境和优质饲料,确保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光照管理
维持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一般控制在10-20勒克斯,避免随意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浪费,增强鸡群的健康状况,从而延长产蛋期并提高整体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