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乌鸡的养殖方法如下:
场地选择与鸡舍建造
选择背风朝阳、地势干燥、平缓、四周排水良好、远离居民区、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鸡舍。鸡舍的大小和形式依地势和地形而定,一般采用开放式新型鸡舍,具有双坡式顶棚,两壁敞开,前后两个窗口。
育雏管理
消毒防鼠:育雏前,育雏室地面和墙壁要用消毒剂喷洒消毒,食槽冲洗干净并晾干备用。育雏室应有半米高的水泥围墙,严禁有鼠洞。
温度和湿度控制:育雏室温度1周龄内为34℃至32℃,湿度为65%至60%;1至2周龄为32℃至28℃,湿度为65%至60%;2至3周龄为27℃至25℃,湿度为65%至60%;3至4周龄为25℃至23℃,湿度为60%;4周以后温度为20℃左右,湿度为60%。
饲料与饮水:育雏期饲料粗蛋白为19%,粗纤维小于6%,钙为0.8%至1.3%,磷为0.6%,氯化钠为0.3%,水分小于14%。育成期饲料粗蛋白为17%,粗纤维小于6%,钙为0.7%至1.2%,磷为0.55%,氯化钠为0.3%,水分小于14%。
成鸡管理
饲养密度:成年乌鸡以8-10只/平方米为宜,雏鸡以40只/平方米为宜。分群饲养有助于乌鸡快速健康生长。
饲料与饮水:成鸡逐渐减少喂养次数,一天3次。饲料以精料为主,加适量青菜。保持饮水清洁,定期清理鸡粪和残食。
卫生与防疫:定期清理鸡舍,严格消毒,尤其在病毒高发期。定期注射疫苗,预防鸡瘟等疾病。保持鸡舍干燥和温暖,降低疾病发生几率。
生态放养
选择果园、林地或滩涂等生态场地进行放养。场地要求交通便利,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放养密度为每亩(667平方米)饲养150~250只成年鸡。鸡舍应搭建在平坦、不易积水的地方,高度为2米,顶部用塑料布或油毛毡封顶,网眼大小适宜,方便鸡粪漏下。
其他注意事项
适时醒抱,提高产蛋率。乌鸡抱窝性强,每下20枚蛋就抱窝,需适时唤醒。
饲料要优质、新鲜、清洁,尽量多样化,营养全面。配合饲料时要反复搅拌均匀。
注意通风控温,保证乌鸡生长环境干燥、空气新鲜,避免病菌滋生。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养殖东北乌鸡,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蛋率,同时降低养殖成本,确保乌鸡肉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