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雨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雨蛙多生活在灌丛、芦苇、高秆作物上,或塘边、稻田及其附近的杂草上。因此,选地时应尽量选择水质干净、水源充足的池塘边或稻田中养殖。
建立休息区、水塘、喂食区三个部分,休息区要保留一定的草生植物,水池则分布在整个饲养区,休息区靠近走道方位,最外围用塑料布或网围绕防止青蛙逃跑。
食物投喂
雨蛙食性杂,多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如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在人工喂养时,可以给它们吃面包屑。
在自然环境中,雨蛙主要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小型动物尸体。
配对产卵
雨蛙通常在3月下旬或4月初出蛰,4~6月在静水域内产卵,卵径1~1.5毫米,数十粒或数百粒卵粘附在水草上,5月下旬有的即已完成变态,9~10月开始冬眠。
日常管理事项
检查是否会有鸟类捕食青蛙的情况,必要时加防空网,并检查防护网是否破烂或有外来动物进入养殖池。
天气炎热时,要检查防晒是否到位,增加遮阴面积,避免青蛙挤在一起。
及时清除养殖池内意外死亡的青蛙,以防感染水质。
环境设置
雨蛙属于树栖蛙类,需要较多的立体空间。饲养缸底层可铺设椰土或雨林地表垫材,布置沉木或杜鹃根等提供攀爬的造景材料,并绑缚附生类植物如积水凤梨、附生兰花等。
雨蛙是夜行性动物,对光线要求不高,但需要有足够的躲避地方。
湿度和温度控制
雨蛙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有条件的可以加装雨林缸用的雨林喷头,配合定时器定时喷淋,或用喷壶喷水保持湿度。
温度保持在18-30℃之间,一般不需要特意加温,但温度高于35℃时需要加装降温风扇。
饲料选择
幼蛙饲料分为活体饲料和死饲料两大类,活体饲料包括黄粉虫、蝇蛆、蚯蚓、蜗牛、飞蛾、昆虫、小鱼虾等,死饲料包括蚕蛹、猪肺、猪肝、家禽内脏、碎肉、鱼块和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
喂食方法:活饲料直接放在食台上,死饲料需先进行驯食,使其适应静态饲料。
开食
新引进的雨蛙需要时间适应新环境,初期可以提供一些活体饲料如面包虫,并逐渐引导其适应其他食物。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雨蛙,确保它们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