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水资源是确保养殖成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用水的水产养殖技巧:
合理搭配滤食鱼
在放养时,搭配三成左右的花白鲢,能有效降低水的肥度,同时提高池塘的产量。
适时注入新水
在7—10月份,每5-7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10—20厘米。新水不仅带入较多溶氧,还带来池中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定期泼洒生石灰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同时预防鱼病。
合理使用增氧机
开机时间应采取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晴天中午天天开。运转时间可采取半夜开机长,中午开机短的原则。
过滤进水
虾池进水有几种模式,包括海区直接进水、沙滤进水、引进沉淀消毒水和卤水调制等。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海水直接进水需符合相关标准,沙滤进水需通过沙井过滤,引进沉淀消毒水需经过沉淀和消毒处理,卤水调制则需根据盐度情况进行调配。
定期清理残饵和粪便
定期清理残饵和粪便,以减少污染,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
逐步更换养殖用水
根据季节和水质污染程度,合理使用净水剂和增氧剂等产品,改善水质和增加溶解氧含量。换水时要注意逐步更换,避免水质突变对水产动物造成影响。
合理配置水生植物
利用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环境。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水产养殖中的水资源,确保养殖过程顺利进行,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