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闸蟹苗需要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
投苗准备
使用拉网拦住防逃设施,确保蟹苗不会逃逸。
清塘消毒,清除过多淤泥,只留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以彻底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
药后7天,过水1次,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种水草
养殖大闸蟹需要种好水草,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饵料之一,能净化水质,提供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
主要种植藻类和水草,也可放入适量田螺。
合理放养
投放前要对蟹苗消毒,按大小均匀分开,投放时用围网投放在水域内,让蟹适应环境1个月后才能撤掉围网。
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投放规格为300只左右,水不能太深,以1.5—2米为宜,温度在20—25度最合适。
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越冬伤亡较重,过迟水温上升,影响成活率。
日常巡塘
早上巡塘检查有无残饵,安排当天饵料。
中午巡塘测水温,观察水色状况和池水变化。
傍晚和夜间巡塘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和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投料喂养
蟹苗进塘后,随即投喂捏碎的豆腐和粉状蛋黄,日投量约为蟹苗重的3%~5%,前2天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3天后搭配鱼糜、骨粉、麦粉之类。
暂养5天~7天后,幼蟹开始脱壳,食量增加,投饵量提高到蟹体重的6%~10%左右。
水层管理
蟹苗放下时塘水深30cm~40cm,7天后加注新水,此后每隔4天~5天注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水深1/3到1/2,保持水中溶氧不低于5mg/L。
清除敌害
放苗前清塘不能用有害药物,放苗后要随时注意清除青蛙、蟾蜍、水老鼠、水蛇等天敌,鸭子不可入池。
防气候聚变
蟹苗暂养期个体稚嫩,温差超过5℃会造成大批死亡,要及时排水保水,注意幼蟹脱壳需要安静环境。
养殖设施
池塘周围搭建防逃设施,使用水泥、布料或木板搭建围栏,高度在30厘米至35厘米。
消毒与清塘,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
饲料与养殖密度
饲料包括小鱼、小虾、蔬菜等,每隔2~3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洁。
养殖密度根据池塘面积和管理水平调整,一般每亩放养蟹苗80-150只。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大闸蟹苗的养殖成活率和生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