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是一种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技术,它主要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在临床生物样本检测中,用的最多的为分配色谱法,即根据样品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目标物的分离。液相色谱(HPLC)因其流动相为液体而得名。
色谱分析主要检测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在实际操作中,样品被引入色谱系统后,通过载气(气相色谱)或流动液体(液相色谱)带入色谱柱。固定相通常为一种具有特定性质的材料,例如液体涂在固体基质上(液固色谱)或固体微小颗粒(气固色谱),它与混合物的各组分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延缓各组分的流动速度。流动相则是载流的气体(如氦气、氮气)或液体(如水、甲醇),在色谱柱中推动样品向前移动。
分离后的组分在不同时间通过色谱柱末端,并进入检测器。常用的检测器包括气相色谱中的热导检测器(TC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及液相色谱中的紫外检测器(UV)、荧光检测器(FLD)等。检测器将组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记录为色谱峰,生成色谱图。不同组分在图中表现为不同位置的峰,其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反映了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通过分析色谱图中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可以定性和定量识别样品中的各成分。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卫生、冶金、地质、农业、环境保护等各个行业中,成为每一个分析工作者普遍采用的分析、检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