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蛙怎么养殖

百科旅行号 · 2025-01-04 06:12:00

泥蛙的养殖方法如下:

强化驯养

使用高密度集中圈养,每立方米的密度为100~150只。

圈养在水泥池中,池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水深约20厘米。

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如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蜗牛和泥鳅等)喂1~2天,第三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

投料要求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

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

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

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稻田养殖

选择地势低洼、排灌方便、洪水不泛滥、天旱不干涸的稻田,面积控制在0.067-0.134公顷为宜。

每0.067公顷稻田建宽在1米左右、高在50厘米以上的埂堤多条,埂堤面积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20%,创造符合青蛙水陆两栖习性的环境。

埂与埂之间宽4-5米,便于插稻。稻田周边用聚乙烯网进行拦围,网高1米左右,以防蛙逃逸。

在埂堤边上用竹杆和芦苇帘子架设高出地面50厘米的遮阳棚,作为蛙休息和摄食的场所,规格为2米×1.5米,田埂上每10米左右设一个遮阳棚。

每个遮阳棚下放置3个食台,规格为50厘米×30厘米。

为了确保稻田有充足的水源,每个养殖框口要单独设立进、排水渠。进、排水渠成对角线设立,促进水流的旋转使得换水充分。

稻田养殖青蛙中,一般4月初放养幼蛙。放养前,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20公斤对埂间水沟进行撒施消毒,一个星期后放水养蛙。

刚变态的幼蛙每0.067公顷放养2万-2.5万只,30天后的幼蛙每0.067公顷放养1.5万-2万只。切忌规格差异较大的青蛙同时放养。

食物驯化:先把活体饵料如面包虫、蝇蛆、小蚯蚓等均匀撒放在埂堤边上,让幼蛙捕食。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有效地养殖泥蛙,提高养殖效率和成功率。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