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棚养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大棚的搭建、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通风换气、密度控制、光照管理、消毒以及饲料和运动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大棚搭建
选址:选择靠近水源、无污染、避风向阳的地方搭建大棚,最好有固定的水源和运动场,如鱼塘或小河。
高度:大棚高度建议在2米5以上,有利于空气流通和人为进出。
结构:大棚结构可以是拱形,内部用尼龙网隔成若干小格,确保坚固耐用。
覆盖材料:顶部可覆盖草帘、塑料薄膜和防晒网,以保温和防晒。
温度控制
雏鸭:1~2日龄的室温应调控在33~34℃,以后每天降低1℃,直至18~22℃。
夏季降温:夏天需保持大棚内空气流通,可设置制冷设备或放置水槽降温。
湿度控制
育雏室:保持干燥,1~2天铺一次垫料,湿度保持在60~70%。
通风换气
日常通风:根据棚内温度、湿度及空气污浊度不定期开闭棚顶通风换气。
避免应激:通风换气时要选择无风晴暖天气,避免在鸭群休息时进行。
密度控制
初期:10日龄前每平方米饲养30~40只,之后逐渐减少密度,出栏前20天保持每平方米4~6只。
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1~7日龄全天光照,7~14日龄16小时光照,14~21日龄14小时光照,21日龄后10小时光照。
光照强度:根据日龄不同,设置不同功率的灯泡,确保光照均匀。
消毒
定期消毒:鸭舍定期消毒,水槽每天冲洗,大棚门前设消毒池,谢绝外人进棚参观。
饲料和运动
饲料:雏鸭一般喂养稀释的玉米面粉,每天喂6次;长大后搭配青菜或专用饲料。
运动:大棚前设运动场,15日龄后可根据天气情况放鸭子自由运动,增加光照和抗病能力。
疾病控制
疫苗接种:做好疫苗接种,增强鸭子的免疫力。
饲料添加: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水果,增强体质和抗体。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为大棚养鸭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鸭子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