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在过冬养殖期间的管理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分类放养:根据鳗鱼规格大小分类,分别放养到不同的越冬池中,这一工作大约在水温降至15℃左右时进行。
投喂管理:分养后要根据水温情况加强投喂,尽可能延长饲养期,使其积蓄足够的营养,以应付漫长冬季中的体能消耗。同时,为增强鳗种越冬期间的抗病能力,越冬前一个月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
保持越冬池底部水温
增注新水:越冬前增注新水,使鳗池蓄水达到最高水位。同时可增加越冬池放养密度,可为平时放养量的2~3倍,这样有利于保持水温。一般越冬池水温要保持在4度以上,有利于鳗鱼安全越冬。
防止结冰:越冬期间如果发现鳗池蓄水结冰,应及时人工破冰,或在日出气温上升后,开动增氧机,这样不仅能增氧,还可加速提高水温而促使冰融,以免池水结冰时间较长,造成鳗种冰下缺氧死亡。北方有较长冰期且结冰较厚的地区,要在越冬池上搭建塑料大棚保温。
防治疾病
定期消毒:越冬期间定期向池内泼洒聚维酮碘溶液,可视鳗种规格大小而定,规格大则浓度可大些,聚维酮碘加生命液效果更佳。消毒后48小时,更换池水10%~15%。如发现疾病及时诊断并对症下药。
培育越冬池水质
施肥培育:为保持越冬池水质的稳定性,可施肥培育适合冬季生长的绿藻类。当池水透明度高于50厘米时,要在无风的晴天及时肥水培育水质。一般浮游植物繁殖良好的越冬池,鳗种的越冬损失较小。
巡塘管理
密切观察:越冬期间要密切注意气温、水温的变化,一旦水温回升到12℃以上,要及时投喂饲料,让鳗种尽早开食,尽早生长。
其他管理措施
保温棚:在气温较低的地区,日本鳗最好进入保温棚内养殖,欧洲鳗可以推迟到20℃以后进保温棚。这样白天气温高时,可解开两头封盖,使内外空气流通,而晚上气温低时,则放下封盖,以便保温。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池塘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等指标,保持水质稳定。如果发现水质异常,则需要及时调整。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鳗鱼在越冬期间的损耗,确保其安全度过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