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澳洲鸵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区,确保鸸鹋有干燥、通风的生活环境。
每只鸸鹋至少需要2-3平方米的活动空间,考虑饲料存放和运输问题,以及粪便处理。
栏舍应建设在地势较高、干燥、空气畅通且有林荫的地方,设有围栏、饲料储存设施、禽舍等,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地面铺设沙子或砂砾。
饲料选择
鸸鹋是杂食性动物,喜欢食用青草和昆虫,青料一般以柱花白草、象草等牧草为宜,也可以选择竹节草、树叶等。
精料选用优质麸皮、肉糠等,不能使用劣质产品。
蛋白桑、蛋白草是高营养价值的饲草,可以替代精料。
饲养管理
保证养殖场内有充足的饮用水,水质要干净,不能饮用被太阳晒过的水。
饲养的精料和草料要根据鸸鹋的不同生长期进行定量饲喂,青料要切碎并消毒后饲喂。
每天进行卫生清扫,观察鸸鹋的摄食情况、饮水情况以及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做好配种工作,合理进行配种,提高产蛋率。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消毒,一般每隔十五天左右消毒一次,预防疾病。
孵化管理
鸸鹋的交配和孵化非常重要,注意及时分栏,避免求偶争斗。
孵化期约42天,人工饲养条件下,18-24个月达到性成熟。
孵化室温度控制在35度,湿度控制在45%左右,保持通风透气。
刚破壳的鸸鹋需要人工保温,约两个月后脱温。
防疫措施
饲料在切碎前,用消毒液浸泡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栏舍和用具每隔2周彻底消毒一次,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场区要消毒。
温度控制
孵化后的一个月内,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特别是刚出壳的一周内,温度可适当提高至33~34℃。
1~3月龄时,温度可逐渐降低,1~2月龄时,温度可设置在25℃左右;2~3月龄时,温度可进一步降低至20℃左右。
3月龄后,鸸鹋可以完全脱温,适应外界自然温度。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澳洲鸵鸟,确保它们健康成长和高产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