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养殖鸵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地带,避免靠近城区、交通地带等嘈杂的地方。
场地周围用铁丝围成至少两米的铁丝网,防止鸵鸟受伤。
鸟舍地面要干净卫生、干燥,鸵鸟需要地面完全干燥的环境。
饲料选择与喂养
鸵鸟是杂食动物,需要提供青绿饲料和精饲料。青饲料包括各种牧草、块根块茎类、蔬菜等,精饲料包括玉米、小麦、豆粕、麸皮、鱼粉、食盐、磷酸氢钙、贝壳粉、骨粉等。
冬季应适度提高日粮能量水平,补充热增耗,避免体重减轻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在饲料中添加1%~2%的熟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并提高玉米等植物性能量饲料的比例。同时,增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含量,以及钙磷元素的比例。
雏鸟出壳后需在24小时内提供温热的饮用水,并逐渐减少喂养次数,半月龄的雏鸟每天喂6次,之后减少至每天4次或3次。
饲养管理
根据鸵鸟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物学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冬季耐寒能力。例如,雏鸵鸟可采用高温育雏,开始温度34~36℃,每周下降2℃,四周龄育雏温度为28~30℃。
饲养场地应分为育雏舍、中型鸟舍和大型鸟舍,以便于鸵鸟的管理。围栏高度约为2米,防止鸵鸟跳出围栏逃跑。
饲料要保证干净卫生,避免鸵鸟拉肚子。喂养方法中,地面可铺上稻草或麻袋,有利于雏鸟生长。在饲料中加入沙砾,有利于消化。冬天需提供温热的饮用水,以免冻伤。
繁殖与孵化
选择健康、无遗传疾病、繁殖能力强的种鸟进行配种。雌雄比例为1:2-3,以保持较高的繁殖率。
鸵鸟蛋的孵化时间约为4周,孵化期间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湿度保持在80%-85%。可以采用人工孵化方式提高孵化率。
疾病防治
注意观察鸵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如腿病、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等。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北方成功养殖鸵鸟,并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