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蛋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繁殖季节
水蛭在每年开春后的4月中下旬开始钻土产卵,一般在20天左右产茧结束。
挖卵茧
泥土中可发现有1.5厘米左右孔径的小洞,沿小沿向内挖取,即可采到泡沫状的卵茧。挖茧时要小心,不要用力挖,以免伤及茧内的胚胎。
孵化
在孵化箱中铺一层无污染的土,湿度以一抓成团,松手即散为宜。
将卵茧有小孔的一端(即较尖的一端)朝上,整齐排放在孵化箱中,表面再盖一层或二层灰黑色潮湿的棉布块,以保持湿度。
孵化时的温度应控制在20-23℃之间,特别注意湿度,水分蒸发过多时,会造成干胚而使胚胎死亡。盖卵布的表面喷水,保持湿度,一般15-20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蛭。
幼蛭培育
刚从卵茧中孵化出来的幼水蛭,身体发育不完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弱。
水温应保持在20-3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幼水蛭生长不利。
幼水蛭的消化器官性能较差,因此,应注意投料的营养性和适口性,饲喂水蚤、小血块、切碎的蚯蚓、煮熟的鸡蛋黄等效果比较好,而且应少食多餐。
幼水蛭特别喜欢清新的水,应勤换水。
分级饲养
饲养过程中,应把大、中、小水蛭及时分离,可设小水蛭池、中水蛭池、种蛭池。
种蛭池设置在中、小水蛭池中间,池壁安装过滤网,让其自行过滤分离。
种蛭密度控制在300-400条/平方米,幼蛭密度控制在1000-1500条/平方米。
分级饲养,一是便于有针对性地投食,大水蛭池投大田螺,小水蛭池投小田螺等食物。二是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水蛭的进食量投食,避免了投食不均的现象,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水蛭蛋的养殖,并确保水蛭健康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