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草菇的养殖方法如下:
栽培季节
草菇属于高温菌类,菌丝体生长的适温范围为15-40度,最适宜温度为30-35度,子实体的温度为26-34度。一般每年6-8月份进行栽培。
栽培原料
主要使用棉籽壳、稻草、玉米芯、麦秸等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物质。
原料配方
棉籽壳100%,麦秸等。
稻草、麦秆等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物质。
菇房建造
可以利用冬春季种植蘑菇后的菇房及床架,在夏季种植草菇。
也可以使用泡沫板菇房,菇房建造以木料为支撑物,用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菇房的墙壁和房顶,墙壁和房顶的内层再衬以聚乙烯薄膜。
原料处理
新鲜的玉米芯需要放置光照下进行暴晒4天左右,然后浸泡在池中并覆盖塑料布,均匀放置浸泡池30公分的厚度,撒上1公分左右的石灰粉,重复放置直到浸泡池满了为止,然后灌水浸泡直到玉米芯发黄。
铺料播种
将浸泡好的玉米芯均匀铺洒在土壤上,面积不需太大,在80公分即可,然后在上面撒上草菇种子,覆盖一层保湿膜,并在保湿膜挖几个小洞,每隔20厘米左右的距离用土覆盖。
发菌催蕾
发菌期间温度控制在28-30℃,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光照控制在50-100lx。
种后管理
保持菇房内温度和湿度稳定,定期通风换气,避免强光直射。
当草菇菌丝长满料面后,进行催蕾处理,适当提高温度和湿度,促使子实体形成。
采摘后管理
采摘后的草菇需要及时清除菇房内的残渣和废弃物,保持菇房清洁。
根据草菇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温度和湿度,确保后续草菇的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野生草菇的人工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原料和菇房建造方式也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