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荧光,也称为自身荧光(autofluorescence),是指某些物质在受到特定波长光照射下,不经过外部荧光染料的激发而产生的荧光现象。这种荧光是物质内部在特定条件下自然发生的,与荧光染料的特异性结合不同,因此称为自发荧光。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自发荧光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荧光显微镜技术中,自发荧光可以用来观察未经荧光染料处理的组织或细胞,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成分。此外,自发荧光还可以用于检测某些生物分子,如维生素、生物色素、类脂质和弹力纤维等。
在医学诊断中,自发荧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利用脂褐质在蓝光激发下发出的荧光进行成像,这种检查具有无侵入性、无损伤性等优点,可用于诊断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总的来说,自发荧光是一种自然发生的荧光现象,在科研和医学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