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海鲜的养殖主要采用“海鲜陆养”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海虾淡养
淡化池:首先,在养殖基地中建立淡化池,将水调成接近海水的水环境,将虾苗放入进行养殖。
加水淡化:从虾苗入池的第二天开始,每天定时定量加入新疆本地的淡水,逐渐降低水中的盐度,让虾苗适应当地环境。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七天到十天,直到淡化池中的水环境与大塘里的水环境相似。
换池子:经过淡化过程后,将虾苗从淡化池中捞出,放入大塘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每天监测水塘的温度、溶氧、pH值、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等水环境因素。
造海养殖
利用新疆盐碱地的特质,通过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模拟出适合不同海产品生长的人工海水环境。例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上利用盐碱水养殖海虾。
利用自然盐湖和盐井资源
在一些内陆地区,如新疆和西藏,利用天然盐湖或盐井中的盐卤水进行海水鱼养殖。这些资源的水质与海水非常相似,可以直接用于养殖。
人工海水调配
使用海水晶或其他人工海水制剂,调配出适合海鲜生长的人工海水。这种方法需要确保水质的纯净和稳定,通常适用于需要高纯度海水的海鲜品种。
直接运输海水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直接从沿海地区运输海水到内陆养殖场,以确保水质的纯净和稳定。但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且需要保持水质的新鲜和无污染。
通过这些方法,新疆成功养殖出多种海鲜产品,包括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大闸蟹、鲈鱼、鲑鱼等,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