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头鲢(花鲢)的养殖主要包括池塘选择与清理、鱼苗选择、饲养管理、水质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等环节。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方法:
池塘选择和清理
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1.5~2.5米,水质要好,水源充足,环境安静,阳光充足避风向阳。
池底淤泥不超过30厘米,轻微渗水池即可。
使用生石灰75~100千克进行干法清塘,以杀死病原体、野杂鱼和敌害生物。
注水时要严格过滤,注排水方便,池塘使用前要求清池消毒。
放养前5~7天,每亩水面1米深施入发酵过的猪粪及鸭粪等有机肥200~300千克,进行池塘肥水。
放苗要求
放鱼种要求体型好,活动力强,体质健壮,规格一致,无伤无病,游泳活泼。
放养密度一般为花鲢700尾/亩,白鲢100尾/亩,另放少量鲫鱼。
放养时间一般在2~3月,放养鱼种宜在水温8~10℃进行,鱼种进箱时必须严格消毒。
鱼苗放养前,先施基肥,冬春季节主要施放粪肥、绿肥等有机肥,水质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夏秋季节要经常加注新水,一般15天1次,使池水透明度维持在20厘米左右,水质达到肥、活、嫩、爽,水色以茶褐、黄绿为好。
饲养管理
日常管理要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掌握气候、鱼情、病情,保持鱼快速生长。
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及时投喂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饲料,如麸皮、细糠、各种饼类和专用鳙鱼配合饲料,一天投喂个三次左右,鱼饵用量要足,避免发生抢食现象。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加注新水,一般15天1次,使池水透明度维持在20厘米左右。
使用水质改良剂如过磷酸钙、微生物制剂、光合菌类等来改良水质,以吸附或分解池底的有机质,减少氨等有毒气体的危害。
合理利用增氧机,保障水中氧气充足,防止缺氧现象发生。
病害防治
定期进行鱼病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使用生物肥和益生菌,保持水体生态平衡,减少病害的发生。
其他注意事项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氧气供应,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要防止蓝藻水爆发,利用鲢鱼的滤食性控制水体肥度。
防止池塘缺氧,减少泛塘风险,及时增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养殖胖头鲢,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保障水质清洁和鱼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