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的养殖可以分为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两种方式,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淡水养殖
池塘准备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池塘面积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
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KW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
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鱼苗放养
放养时间通常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水温达到18℃以上时。
放养鱼种以当年繁殖培育的夏花鱼种为宜,体长约为4~5厘米。
放养密度要适中,每亩池塘可放养1000~1500尾鲈鱼苗。
饲料投喂与管理
鲈鱼为肉食性鱼类,可投喂小鱼、小虾、螺肉等动物性饵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投喂量要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来调整,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3%~5%,每天投喂3次。
要定期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策略。
日常管理
需要定期进行巡塘,观察水质变化和鱼的生长情况。
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30厘米左右。
根据需要调整水位和进行水质管理。
海水养殖
池塘准备
池塘面积以3300~6600平方米为宜,水深2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
放养前需干池清淤、平整护坡,每公顷用生石灰750~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浆泼洒。7天后加水至1m深,为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可一次施用二铵75kg/h㎡,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
鱼苗放养
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放养经中间培育、已达10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千克。
另外每亩搭配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白鲢,以增加养殖效益。
饲料投喂与管理
鲈鱼比较暴食,应适当控制投饵量,以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污染。
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
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投饵桥,每次投饵前敲击饵桥或拨响塘水,使鱼群游来抢食,这有利于观察鱼群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对措施。
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有: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越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投放“颗粒氧”和开动全部增氧机、白天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注意事项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是成功养殖的关键,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控制水温、酸碱度和氧气含量,以确保鱼类健康成长。
疾病防控:
定期观察鲈鱼的行为和健康状况,观察是否有异常迹象出现。及早发现患病或出现寄生虫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抗应激:
由于小苗比较脆弱,同时天气变化频繁,做好抗应激工作至关重要,后期成鱼养殖也一定要重视抗应激工作。
饲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