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原料的控制是确保养殖业高效、安全和环保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控制措施:
挑选优质饲料原料
采购阶段:在采购阶段,应选择优质供应商,确保原料质量,并在不超过预期价格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原料品质。采购部需提供供货商样品,相关部门确认后开始进货。
卸货检验:在原料卸货时,应选择性抽取中间样进行检验,确保送来的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日常检查:在日常管理中,要重视配料仓原料的质量,定期检查并确认原料质量,确保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符合配方要求。
库存检查:派专人每周检查库存中的原料质量,与配方要求进行对比,检查贮藏原料的温度和水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控制饲料配方添加物
合规添加:严格依照国家饲料规定添加药物和添加剂,确保添加的药物符合标准,计量准确,并注意停药期限等。
禁止违禁物:杜绝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和抗生素药渣。
节约成本: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减少浪费,同时保障药物的安全性。
注重饲料加工工艺规划
设备选择:合理设计工作,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确保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品质。
生产管理: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减少饲料浪费,确保饲料品质。
合理投喂
定时定量:根据养殖品种的食性特点,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避免饲料浪费。
环境调整: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科学储存
防潮防虫:合理储存原料,防止发霉变质和鼠害,确保原料安全。
先进先出: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过期原料的使用。
质量控制
全程监控: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每个环节,包括原料控制、配方设计、加工调制和成品检验。
卫生安全:严格管理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养殖原料的质量,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保障动物的健康和养殖环境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