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雏鸡怎么养殖

王十年思考 · 2025-01-04 12:02:39

秋天雏鸡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控制

初出壳的雏鸡个体小、保温能力差,因此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前3~4周内,鸡舍温度应保持在33℃左右,之后每周降温2℃直至降到20℃左右。

夜间外界温度低,鸡活动少,温度应比白天高1℃。

使用台灯或其他热源提供持续的温度,并注意观察鸡群的活动,确保温度适宜且均匀。

湿度控制

湿度对雏鸡的健康同样重要。保持鸡舍内的湿度在50%-60%之间,避免湿度过低导致雏鸡脱水,或湿度过高引发疾病。

在预热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地面洒水等方式提升鸡舍内的湿度。

饮食搭配

雏鸡开食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最后再喂料。

经常供给清洁的饮水,避免因缺水导致暴饮拉稀。

饲料应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饲料,满足雏鸡生长的需要。

光照管理

雏鸡入舍后0~5日龄实行全天24小时光照,以后逐渐缩短到20小时直至出栏。

在光照强度上,从第5天开始采取弱光照,防止惊群。

通风管理

保持鸡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浓度,防止雏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通风方式可以是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根据鸡舍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

卫生与消毒

定期对鸡舍和用具进行消毒,确保鸡舍环境清洁卫生。

进雏前一周彻底清扫消毒育雏舍,舍内空间可用3%-5%的来苏儿溶液喷雾消毒,用具、墙角与地面用1%-2%氢氧化钠溶液冲洗消毒,然后熏蒸消毒。

疾病预防

秋季雏鸡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需加强防疫和通风管理。

雏鸡健康管理包括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不宜过高,过密饲养可能导致生长受阻和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秋季雏鸡的成活率,确保雏鸡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