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公鱼(通常指的是斗鱼)的养殖方法如下:
合适的水体
选择水质清晰、无污染、透明度高、夏季表层水温不超过28℃、水中溶氧7.5毫克/升、pH值7~9、含盐量1.6%的咸淡水水体。
水中浮游生物含量丰富,特别是公鱼生长的春、夏季轮虫量要高。同时,水体中凶猛鱼类要少。沙石底质,有流水注入,水体落差小,水位稳定,适合其自然繁殖。
采集受精量高的公鱼受精卵
人工授精时,选择成熟度适当的亲鱼,严格掌握时间观念。采集公鱼卵子和精子尽量在公鱼离水后20分钟之内完成;每采集2~3尾雌鱼的成熟卵后,立即选择成熟好的雄鱼精液给其卵子授精,授精过程必须在1分钟之内完成。从亲鱼起网离水到受精卵吸水膨胀产生粘性并均匀地附着在附卵片上的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只有这样严格掌握时间,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公鱼受精卵。
干法运输受精卵
刚采精的公鱼卵不能直接运输,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孵化到胚胎出现眼点和色素即称发眼卵时,方可运输。这期间约需0℃以上有效积温100℃·日,这时的胚体对外界适应力较强,最适于移植运输。用干法运输发眼卵成活率较高,但途中要淋水保持湿度,一般气温5~19℃时,相对湿度保持70%以上,经2~3昼夜成活率可达100%,如果气温较高,可加冰降温,同样也起淋水保湿作用,运输成活率一般可达90%~100%。
异化孵化和仔鱼放流
发眼卵运至移入水体后,随即放入网箱中继续孵化。孵化场所应选择在库区水域避风向阳处,孵化网箱必须密封,防止害鱼、家禽等生物吞食鱼卵。在孵化过程中,应保持孵化箱和附卵框的清洁。
养殖环境
斗鱼在4~8月龄性成熟,繁殖条件要求不高,水温宜在26℃左右,水质中性,偏碱或偏酸影响不大。可将亲鱼同时放入繁殖缸,雄鱼会利用浮水植物做为据点,持续不断地吞食空气,并将鳃中的气体从口中吐在浮游植物周围制成圆形的泡沫巢。筑好浮巢后雄鱼便在雌鱼周围翩翩起舞,来展现自己绚丽的色彩博取雌鱼的青睐,渐渐雌鱼在雄鱼的诱导下,游向新建的泡巢。交配完成后,雌鱼会帮雄鱼收集沉于水底的卵粒,等到雄鱼将所有的卵含入口中后,就要及时将雌鱼移出繁殖缸,经过10~14天后,仔鱼便孵化出来。
饲料与日常管理
斗鱼属于杂食偏肉食性的鱼种,因此可搭配喂食多种饵料,尽量不要让斗鱼的食谱过于单调,最好选浮水性饲料。若能间隔投喂新鲜的活饵,如丰年虫、孑孓、丝蚯蚓、水蚤等,可使斗鱼体色更加鲜艳。
在鱼缸底部要铺入一层清洗干净的薄薄的底砂或彩砂,一方面可以稳固栽培水草的根部,另一方面可为微生物提供附着,水与底砂的比例以5:1为宜。
为了保持缸中充足的氧气和提供鱼躲藏的外所,应适当的植入金鱼藻、黑藻等对CO2需求量低的水草。
充足的光照,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小型玻璃缸中最好能配置一盏小型光线柔和的灯具。
每3~7天利用一塑胶软管通过虹吸法清除缸底粪便污物,并抽去约1/3的污水,注入除氯的自来水即可创造清洁的水质环境。注意除去因残饵、粪便形成的水面油膜,可以用竹筷夹一吸水纸,轻轻在水面拖动即可。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成功地养殖师公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