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名称由来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时期和事件:
最早出处
四川的最早出处见于宋朝宋真宗年间的一道诏书,当时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巴蜀大地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之名由此而来。
地理特征
“川”代表四川的水,“峡”代表四川的峡谷。四川盆地内有众多大川,构成了四川的川;而在盆地东缘,则是众多狭长的河谷,构成了四川的峡。这是川峡的地理由来。
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四川中部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
唐朝时,四川地区被称为“剑南道”,因位于剑门关以南而得名。安史之乱后,乾元元年(758年)在“剑南道”分别设置“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这可以看做四川历史上“川”字名称的第一次出现。
行政区划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再简称为“四川省”,这是“四川”省名得名之始。
简称
四川还有“蜀”的简称,源于先秦时期的蜀国,后来被秦国灭亡后设置了蜀郡,“蜀”成了四川部分地域的称呼。
综上所述,四川的名称由“川峡四路”简化而来,并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更,最终成为今天的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