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秋季果熟期采收个大、色红的果实作种,剥去果肉,清洗出种子,与细沙分层贮藏越冬催芽。次年3~4月春播,按行距30cm开沟条播,播后覆土盖草,浇水保湿,出苗后去掉盖草,加强除草、松土和施肥。当年苗高30~60cm时,可进行移栽,定植时按行株距2m×2m开穴栽种。直播法是在栽培地按行株距2m×2m开穴施肥下种,每穴播种子3~4粒,覆土1~2cm。
压条繁殖:秋季收果后,将近地面的2、3年生枝条弯曲至地面,在近地面处将枝条切割至木质部1/3并埋入土中,上覆15cm厚砂壤土。于第2年冬或第3年春将已长根的压条与母株分离即可移植。
扦插繁殖:5月中、下旬,在优良母株上剪取枝条,将木质化的枝条剪成长15~20cm的插条,在沙床上按行株距20cm×8cm扦插,盖薄膜保温,上搭荫棚遮光,浇水保湿,除草施肥,翌年早春移植。
温度和光照
最适宜山茱萸的长势温度是20至30℃,它不耐高温,夏季应避免强光直射,可放在半阴或向阳的地方。耐寒性较好,可忍受零下18度的低温。
浇水
山茱萸的需水量不多,耐旱性较好。在成长阶段可稍微多浇一些,但需以不积水为界。冬季则需进一步控水,尤其是在温度非常低的时候。
施肥
它所需肥料不多,长势旺可不施肥,长势弱则一两个月施肥一次,主要是氮肥。春秋两季各追肥1次,盛花及坐果期喷施0.1%的硼酸溶液与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进开花结果。
换盆
由于山茱萸怕涝,对排水性有较高要求,最好每隔两年左右换土一次,选用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肥沃的沙壤土,土壤略呈微酸性为佳。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角斑病”和“炭疽病”,可用波尔多液或其他杀菌剂防治。虫害有“蛀果蛾”、“大蓑蛾”和“叶蝉”等,可人工捕杀或灯光诱杀。
修剪
幼树时期主要进行疏枝,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成年树则以保持强健的树势和培养更多的结果枝为主。
采收
当果实由绿变黄,80%以上变为红色时,即可采收。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养殖茱萸,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