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蛴螬怎么养殖

蔡菜哥哥 · 2025-01-04 15:11:52

养殖大鲵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养殖条件、日常管理、水质调节、温度光照和放养密度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方法和建议:

养殖条件

室内外养殖:室外养殖需要在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养殖则可以利用各种闲置设施改造。

养殖池要求:养殖池应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并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避免强光照射,保持微光或无光。

日常管理

投饵:保持定时、定点、定量投饵,选择鲜活水鱼虾、动物内脏、动物血液、下脚料等优质饵料。

消毒防病:定期对鲵体及养殖池进行消毒,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水质调节:保持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之间。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池水流动。

温度光照

水温: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适宜生长水温为14℃~28℃。在炎热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

光照: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放养密度

苗种阶段: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

成鲵阶段:放养密度应小,避免互相攻击。

其他注意事项

养殖场地选择:选择水源清洁、环境幽静、气候凉爽的地方,养殖池应设计为长方形或椭圆形,面积200-300平方米为宜,并建造人工洞穴。

饵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避免将动物内脏、血块、下脚料等直接投入水中。

防逃防偷:大鲵逃跑能力强,需时刻注意防逃,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大鲵,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检查水质、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大鲵健康生长。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