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石蛙需要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
选择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应选择安静、偏远的山区,气候冬暖夏凉,水源丰富且水质良好。山区的水温适宜,夏季水温应低于30℃,冬季水温应在18℃到26℃之间。
建造养殖池
种蛙池:面积4~10平方米,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
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种蛙选择与放养
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作为种蛙。雌雄比例为1:1,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5~20只。
配种产卵与人工孵化
石蛙通常在4月份配种,雌蛙于清晨4~7时排卵,一般每次产卵300~500粒。产卵1小时内不要搅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人工孵化10-15天可以孵出蝌蚪。
饲料投放与管理
小蝌蚪:孵化后1~4天,投喂高蛋白流质饲料,孵化后5~9天,投喂粉状饲料,孵化后10~20天,投喂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孵化后21-78天,投放动物性饵料。投喂时间一般是早晚各一次,投喂1-2小时后要清除水中残饵及粪便。
幼蛙:在幼蛙期要投喂复合维生素、鱼肝油等营养,鱼肝油不能长期投喂,否则会导致维生素D摄入过量中毒。后期可以换用鱼肉进行喂养,也可以使用多种饲料混合配制喂食。
日常管理
养殖蝌蚪需要时刻巡查水质,保证每次投食后蝌蚪吃完后的水质要干净,对粪便等杂质要进行清理,勤于换水,正常的换水间隔天数是在三到四小时换一次。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以及杀菌的处理,等到后期还要将不同大小的个体进行分离,避免以大吃小。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石蛙的健康检查,对于发现异常的个体要及时隔离治疗。定期进行药浴,防止石蛙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保持池水的清洁也是防疫的关键。
销售与出栏
出栏期一般在9-10月份,此时石蛙体重最佳。可选择直接销售、网络销售或现场销售等渠道。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养殖石蛙,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