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成品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池塘养殖
池塘选择: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面积一般为300~500平方米,最大不超过1333.33平方米,池深70~80厘米。在排水口附近挖6~10平方米、深60~80厘米的集鱼坑。
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根据水深情况而定,一般水深7~10厘米的干池用900~1125千克/公顷,水深1米用1875~2250千克/公顷。漂白粉遇水后能放出初生态氯,具有较强的杀菌和灭敌害生物的作用。
肥水放养:放养前3~4天施基肥,品种以畜禽粪肥为主,用量为9~12吨/公顷。为减少疾病,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泥鳅鱼种20~30分钟,或者用3%食盐水浸洗30分钟左右。
科学投饲:泥鳅鱼种入池后,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培养水中的天然饵料。每日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日投饵量3月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为4%,7~8月为10%,9~10月为4%。投喂方法,2次/天,上午、下午各1次,并在池塘内向阳、离岸1.5~2米。
稻田养殖
选址建池:在稻田内挖相应的鱼溜或鱼沟,作为栖息场所,按照“十”或“井”字型布置,宽度35厘米左右,深度20~30厘米。
水质管理: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和稳定,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等。
饲料投喂:选择配合饲料、水生植物、小型动物等为食,投喂方法遵循“定时、定量、定点”的原则,每天定时投喂2-3次。
其他养殖方法
水缸养殖:适用于水资源不便利的北方地带,使用黄色淤泥和粪肥、麦秸混合放在底部,水深30~50厘米,缸底下面留一个排水口。
网箱养殖:适合小规模养殖,地点选择在小河边或湖边,网箱四个角用竹杆稳固插入底泥,并紧贴泥面,放两捆秸秆作为人工鱼礁。
建议
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根据当地资源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养殖方式,如池塘养殖或稻田养殖。
注重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和稳定,定期更换池水,检测水质指标。
科学投喂: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时间,选择营养均衡的饲料。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确保养殖成功。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养殖泥鳅成品,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