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泥鳅的方法如下:
池塘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洁的场地建造池塘,面积以2-3亩为宜,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
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四周离岸边1米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
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
清塘消毒
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一般使用生石灰,每亩用量100-150千克,或漂白粉,每亩用量4-5千克。
施肥与水质管理
泥鳅苗入池前,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
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苗种放养
每亩放养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
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饲料投喂
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
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5%;7-8月为8%-10%;9-10月为5%-6%。
每日投喂3次,投喂饲料时遵循“四定”投喂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
疾病预防
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泥鳅气泡病、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等。
收获
泥鳅一般长达20厘米左右时,即可捕获上市出售。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池塘泥鳅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