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苗怎么养殖

芥末堆看教育 · 2025-01-04 18:30:05

笋壳鱼苗的养殖方法如下:

鱼种投放

投放时间:在天气温暖、水温22℃以上进行,珠三角地区最好在10月份前投放。

投放密度

当年生产的3~5厘米规格鱼苗,每亩8000~10000尾。

越冬后的大规格鱼种,每亩3000~5000尾。

暂养标粗:在池塘一角用网布围隔出小水面,鱼苗先投放在这里暂养标粗15~20天,然后拆除围网进入大塘生长。

投饲方法

标粗阶段:每天投喂2~3餐鱼糜拌鳗料。

养成阶段:每天投喂1餐绞碎的鱼肉拌鳗料,养殖后期可直接投喂鱼肉碎块。

投喂量:通常养殖1公斤笋壳鱼消耗6~8公斤小杂鱼和0.3公斤鳗料,具体投喂量酌情增减,以1小时内食完不铺张为好。

越冬养殖

越冬棚:使用杉、竹和钢丝绳搭建框架,覆盖塑料膜,确保坚固、不透风漏雨。

温度控制:越冬棚内水温应保持在16~35℃,遇到冷空气南下或雨水天气,需关闭增氧设备以保持温度。

水质管理:越冬期间要尽量控制鱼糜投喂,避免引起烂身病、水霉病和皮肤感染。

场地及设备

养殖池:面积4亩左右,底部设置淤泥,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网以防逃跑。

消毒:在放入笋壳鱼前,需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换水:每隔半个月更换一次新水,并进行消毒。

种苗选择

规格:选择10厘米左右、大小均匀且健康的笋壳鱼,数量控制在3500条左右。

本地种:优先选择本地人工孵化的鱼种,多代产的鱼种成活率更高。

饲料与药物预防

饲料:使用鱼糜投喂,掺入鳗鱼粉做粘合剂,定期添加维生素C、大蒜素、肝胆康及三黄散等药物预防疾病。

消毒与杀虫:每月进行2~3次消毒和杀虫,使用聚维酮碘和三黄散混合使用进行杀菌,混杀安等杀虫剂对笋壳鱼进行杀虫。

分级饲养

分级:每3个月左右进行一次分级,挑选大小分开,避免残杀及抢食。

防治擦伤:分级入塘前用5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分钟后放入池塘。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提高笋壳鱼苗的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最终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